你的位置:香港联华证券_中国十大配资平台排名_正规股票配资 > 中国十大配资平台排名 >
粤剧、木偶戏、游花船、花灯节、飘色巡游……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活动在街头巷尾上演,美食的香气四溢弥漫开来,庙会的锣鼓声在空中回荡,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了夜空,整个茂名弥漫着年例的热烈气氛。随着春节这一传统节庆的到来,茂名人民与远方游子们的心,仿佛也在这浓郁的节庆氛围中重新连接。
高州市忠平社年例特色——抬花船。茂名市委宣传部供图
在粤西茂名,年例不仅仅是一个民俗活动,更是深深镶嵌在地方文化中的精神丰碑。这一结合祭祀、游艺与筵席的传统习俗,蕴含着对丰收的庆祝、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,年例始终是茂名人民的年度盛事,是归乡人的信号,也是茂名文化根脉的重要承载体。那么,是什么让年例历经千年仍能成为茂名人民文化认同的纽带?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年例又是如何通过创新,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?
归乡的召唤
在茂名,年例是每年最盛大的节庆,尤其是对外出工作或求学的茂名人而言,更是归乡的信号。“年例大过年”,这句话生动反映了年例在茂名人民心中的特殊地位。
年例一般集中在农历正月和二月,部分地方会延续到农历三月。不同村庄的年例时间不同,可长达两个月左右,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参与时间。即便游子春节未能与亲人团聚,年例的到来,必定召唤着他们返乡,重新与家乡、家人相聚。在这一天,亲朋好友间的情感得以重新连接,曾经的邻里和乡愁通过年例得以传递与回响。
年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代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起初,它作为一种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活动,涵盖了简单的仪式与祭祀。后来逐步融入了各种地方特色,如游神、演戏、舞狮、放烟花等文化元素,变得愈加丰富和多元。从清代到如今,年例已不仅仅是农业社会的节庆,更是茂名文化的象征,成为地方身份认同的纽带。
电白高脚狮。图源:广东发布
每个村社、每个家庭,甚至每个村民,都是这项传统的传承人。年例的传承,是茂名人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。无论是负责祭祀的传承人邓镇钦,还是负责游艺的吴亚富,抑或是负责花灯制作的甘汝荣,他们都在年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担负着文化传递的重任。从祭祀到表演,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无数茂名人民对祖先的敬仰,对家族团结的期望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年例的活动形式多样,包括游神、摆宗台、祭社稷等祭祀仪式,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神灵的敬畏,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;还有粤剧、木偶戏等文艺表演,以及舞龙、舞狮、飘色等传统民俗活动,精彩纷呈。
高州木偶戏。图源:广东发布
“我们在聚餐中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,让家庭有烟火气,聚人气人脉,热气腾腾过好小日子。”家在广州的茂名人赖女士告诉《南方》杂志记者。在她看来,年例的参与性十足,年例期间不仅仅外出的游子会返乡,亲戚朋友也会受邀相聚,甚至陌生人也可参与。
大家共同参与活动、共享美食,增进了亲情和乡情,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,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。通过共同参与祭祀、游艺、宴席等活动,亲朋好友的情感得以加强,村社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。这种团结一心、互帮互助的精神,是茂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石。
匠心独运的家乡味
1月的粤西,生机盎然。茂名高州曹江镇街道整齐划一却不乏设计感,洋溢着宁静与祥和。田野里,头菜绿油油,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,预示着丰收的喜悦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李海健正忙碌地摘取着头菜。这些头菜经过他的匠心独运,最终将成为高州年例上的一道灵魂美食——头菜扣肉。
(高凉菜 古今风华一口载|文化中国行,时长共5分27秒)
高凉菜 古今风华一口载|文化中国行
《南方》杂志记者走进头菜腌制区,看到一排排陶瓷缸整齐排列,它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画卷。这里就是头菜蝶变的地方。
头菜的处理工艺繁琐而细致。李海健和农人们将头菜反复清洗、腌制,每一次的取出和放入都蕴含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。经过一周的时间,合格的头菜终于诞生,它色泽金黄、香气扑鼻,成为制作头菜扣肉的绝佳配料。
身为广东果乡集团知青饭堂帅堂店厨师长,李海健对头菜扣肉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他深知,这道菜不仅是他厨艺的代表作,更是无数归乡游子心中的那份家乡味。每当年例来临,李海健都会下厨,用心制作每一道头菜扣肉,让食客们能够品尝到那份熟悉而温暖的味道。
李海健告诉记者,自己前些年在珠三角拼搏了4年,现回家乡工作,今年可以过踏实的开心年了。
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
“山海入味,不时不食。”在茂名,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年例宴,以当地新鲜的海鲜、肉类、蔬菜为原料,制作出白切鸡、水东芥菜等特色菜肴,以及籺等特色小吃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共享美食。
在茂名的年例盛宴中,牛杂、簸箕炊、捞粉、盐焗鸡、八宝饭、杨桃鸭、蚝炸、糖焗三宝(深薯、芋头、番薯)、白灼虾、干煎墨鱼饼、海鲜烩……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茂名人民的热情与匠心,都是年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人们味蕾上的享受,更是茂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。它们蕴含着茂名人民对食材的尊重、对烹饪技艺的精湛追求,以及对家乡味道的深深眷恋。在年例这个特殊的时刻,这些美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、家乡与游子的纽带,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份熟悉的味道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。年例的美食文化,正是茂名这片土地上最温暖、最动人的篇章。
走向更广阔的舞台
年例作为茂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,伴随着时代的变迁,不断吸纳新的文化元素,丰富自身内涵。
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、茂名社科智库专家、茂名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郭柳纤看来,年例无论从形式、规模、内容还是参与度上都呈现了显著的变化。规模层面,年例从原本局限于村落之间的小型庆祝活动,逐步壮大为辐射周边地区的文化盛事。内容方面,舞龙舞狮、粤剧表演等传统节目得以传承延续,与此同时,流行音乐、现代舞蹈等现代元素的融入,让年例变得更加多元时尚。
在传承的基础上,茂名年例也在不断创新发展。茂名市食品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蔡旭表示,近年来茂名市委、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,加强对年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。同时,鼓励和支持餐饮企业研发新的年例菜品,丰富年例的美食文化。
随着茂名年例的知名度日益提升,如何让外地游客在茂名寻味年例,成为热爱年例文化的人们共同努力的方向。他们踊跃举办各种年例文化活动,如年例美食节、年例文化展览等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茂名年例。
图源:广东发布
茂名市东南高级技工学校食品工程系主任、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、讲师、茂名市“高凉菜大师”“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”领衔人叶易泉堪称高凉菜的推广大使,积极投身年例菜式的创新过程中。他不仅悉心传授年例菜的传统烹饪技艺,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发新的年例菜品,致力于将茂名年例的美食文化提升到新高度。如香煎手打墨鱼饼、姜汁焗多宝鱼、金汁海鲜烩、酒煮青蟹、沙姜香茅焗罗非鱼、胜瓜浸马鲛鱼丸……这些全新的年例菜肴,巧妙地将传统年味与现代烹饪技艺完美结合,为年例赋予了更多可能。
“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,我期盼年例能走向世界,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日品牌,成为增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桥梁,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。”郭柳纤满怀期待地表示。她还提到,期待能够开发出更多富有年例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与线路,将年例与自然景观、美食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,打造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旅游体验,助力年例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。
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年例的文化火种正传递给每一位新一代的茂名人,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熄灭的文化之火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|影子
【通讯员】徐高上 李伯顺
【本文责编】张蓓蕾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莫群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树强 刘龙飞
【文章来源】《南方》杂志2025年第1、2期合刊
可靠的线上股票配资